为全面提升我县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科学实施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外界知名度,尽快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带动全县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具体创建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办资源发〔2020〕30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21〕57号)、《山西省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山西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晋旅改发组办〔2022〕4 号)以及山西省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山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试行)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按照“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生态经济化”目标,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机制,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确立旅游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把盂县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创建目标
根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达到12%以上;就业人口中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5%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6倍以上;境内绿化覆盖率35%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要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应达到GB5749要求,主要功能区噪声应达到GB3096要求;旅游吸引物与产品指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指标、管理服务指标均全部达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
三、创建时间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至2025年结束。
四、创建步骤及内容
(一)宣传动员:组织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认真学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及时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专题动员部署,对各项工作进行安排和落实;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大力宣传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的和意义,大力营造“全民共同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组织实施:县政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各乡镇、部门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实施方案,并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检工作,并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小组汇报所承担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创建办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三)检查整改:创建办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考核标准有关规定,对全域创建情况进行检查,责令没有完成或完成效果不佳的任务单位加快进度、限期整改,保质保量保时完成既定的创建任务。
(四)迎接验收: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充分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确保高标准通过验收。
五、具体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建盂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各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县级规划、乡镇(街道)实施”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旅局。建立全域旅游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重大事项和问题进行会商。明确各区域全域旅游建设责任人,下达全域旅游创建推进任务,各乡镇(街道)委派责任人负责区域项目的规划执行。建立旅游考核机制,将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体系,设立考核依据,明确任务分工、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确立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地方党委或政府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聘请第三方专家完善全域旅游规划和相应专项规划,增设导览标识标牌,收集整理编制创建文本,完善全域旅游创建视频。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统筹各部门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发展,出台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旅游发展奖励补助政策,制定开发性金融融资方案或政策。(县人民政府、县文旅局、县农旅集团、各相关单位)。
(二)健全公共服务
按照旅游业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需求,相关部门和景区必须因地制宜,妥善配置。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推动梁家寨温泉康养小镇项目、藏山翠谷森林康养项目、仙云峰康养项目、水神山报国普惠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华北奕丰生态园、航空飞行营地、百里太行山水画廊盂县段项目、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景区及民宿等项目建设,同时推进藏山景区升级创建5A级景区、奕丰生态园创建4A级景区、水神山创建3A级景区,抓好大汖、王炭咀、樊家汇、藏山翠谷等特色民宿和山野泽泊、骆驼道看山、滹沱河漂流等露营基地打造,形成新的旅游休闲及消费区。重点是建设位置合理,规模适中,功能完善的旅游集散中心;设置科学合理,运行有效,服务质量好的咨询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点;与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合作,借助交通局大数据平台,在游客集中场所实现免费Wi-Fi、视频监控全覆盖,大力推进5G信号全覆盖。全县所有A级景区旅游交通基本畅通,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基本满足需要。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继续强化景区规划提升、全域餐饮住宿、通信邮电服务等各项配套工作,同时,加快文旅康养集聚区区域道路提升改造,开通康养专线,延伸城镇公交线路至大汖温泉和乡村旅游点,让客运交通从火车站、县城到康养核心圈之间无缝衔接,构建起畅通无阻的交通畅游网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突出“数字化”和“品牌化”,创新打造智慧文旅、智慧云小镇,推动大汖温泉、藏山景区等旅游资源数字化,以“云游”形式展示盂县风土人情和秀美山河,促进旅游产业创新提质。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用好已有招牌,积极包装旅游产品,加快推动报国寺医养康养中心、大汖温泉度假村、航空飞行营地投入运营。(县人民政府、县文旅局、县交通运输局、阳泉市藏山旅游发展中心,各相关乡镇)。
(三)提高管理水平
强化行业管理,加强对全域及中心城区旅游饭店、购物商店、旅行社、旅游车辆等行业监管工作,确保游客安全;建立完善的旅游安全救援工作体系,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游客游览安全;完善旅游志愿服务体系,设立志愿服务工作站点,开展旅游志愿者公益行动;建立各类旅游行业协会,健全自律规章制度,提高会员覆盖率;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建强承担旅游行政执法职责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立旅游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制定信用惩戒机制,健全投诉处理机制,近三年没有发生重大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重大旅游投诉、旅游负面舆情、旅游市场失信等市场秩序问题。(县文旅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局、各相关乡镇)。
(四)加大营销力度
不断探索联合营销、捆绑营销的市场宣传推介运作机制,充分借力省、市和周边大景区旅游宣传及营销活动,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策划包装新产品、新线路,加大对旅游产品市场的推广力度。组建专业的营销团队,制定旅游营销推广工作计划;设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规划每年营销专项资金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30%左右。塑造特色鲜明的盂县旅游品牌形象:加大旅游品牌、形象宣传片等宣传力度,在主流电视媒体、平面媒体、城市广告、商品包装等方面全面宣传。(县发改局、县文旅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阳泉市藏山旅游发展中心,各相关乡镇)。
(五)丰富产品体系
进一步挖掘利用物产和特色资源,积极推进旅游购物产业化发展,提高旅游商品设计和生产能力,开发具有特色的便于携带,集观赏性、实用性与纪念性于一体的纪念品和旅游配套用品体系。鼓励旅游商品向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并围绕品牌形成更大的附加值,提升我县旅游商品供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以数智城、农旅集团、石店煤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龙头作用,以市场化运营模式整合开发全县旅游资源,推动国有文旅康养企业持续做大做强。支持富硒连翘茶、盂县核桃露、盂县桃仁月饼等地方特色产品发展壮大,重点培育大汖温泉大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仙云峰农业有限公司、山西报国康养旅游有限公司、盂县藏山翠谷旅游康养有限公司等文旅康养领军企业。扶持中小微文旅康养企业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要素整合,不断壮大中小微企业实力。以全国知名电商为平台,开设旅游网络品牌店,将旅游产品以套餐的形式出售,如“酒店+高铁+门票”,创新建设特色旅游商品销售平台。(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各相关乡镇)。
(六)优化城镇环境
城市是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主要服务基地,是游客活动的重要场所。为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和消费环境,通过发展旅游提升城市风貌,优化建筑景观风貌,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打破“千城一面”格局。重点发展“夜游夜态”,提升城市夜经济,启动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和旅游休闲街区建设,促进区域商圈和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和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区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空间,需要营造富于地方特点和乡土特色的风貌景观和游览环境,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优化提升乡村风貌景观,让游客品味乡境、体会乡情、留住乡愁。(县发改委、县交通运输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水利局、县住建局、生态环境分局、县财政局、各相关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