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义务教育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的工作,切实降低学生作业和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就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和作业管理通知如下。
1.准确把握考试功能。义务教育学校考试面对的是未成年学生,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除初中毕业生升高中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目前,义务教育学校存在考试次数偏多、难度较大、质量不高、结果使用不当等突出问题,违背素质教育导向,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应考压力过大,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必须予以纠正。各校要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功能特点,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统筹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关系,
完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安排考试,引导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各校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初中毕业年级为适应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可在下学期正常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在总复习阶段组织1—2次模拟考试,坚决禁止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课备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仍按国家和省、市级教育部门有关规定执行,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不得组织任何与升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
3.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学校期末考试命题要严格规范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不得超越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进度。要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分4至5个等级。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或公众号传播。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等。
4.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在上级部门有关作业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作业管理细则和评价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师的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工作,认真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评价和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严禁随意要求家长协助打印作业。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5.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合理控制书面作业总量。
6.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校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成册性、重复抄写性、惩罚性作业现象。
7.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小学阶段一、二年级不得借课后服务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以上可优先安排作业辅导,书面家庭作业在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初中阶段以作业辅导为主,提倡初中作业少回家,减轻作业负担。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成果,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8.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
9.加大管理监督力度。教研部门要围绕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发展性等开展专题研究,针对作业管理,研究建立专门的评价机制,指导学校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科学构建作业管理机制。教研部门将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对学校加强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形成专项报告提交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作业管理纳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加强对学校考试、作业管理的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追查问责。教育局和学校要设立并公布监督电话和举报邮箱,教育局将对群众举报信息进行核查,查实后将进行通报和追责问责。
举报电话:0353-8082135 18203539330;
举报邮箱:yxjyjbgs1@163.com。
盂县教育局
202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