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各相关部门:
按照晋巩固衔接办《山西省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研究制定了《秀水镇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确保不发生因灾返贫致贫。
盂县秀水镇人民政府
2023年5月15日
秀水镇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预案
为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对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充分用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按照《山西省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实施方案》(晋巩固衔接办﹝2023﹞1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工作预案将各村因灾造成生产生活严重困难或“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出现突出问题,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监测帮扶范围。
本工作预案所指因灾包括以下三大类: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中毒事件、食品和药品安全事件、动物疫情、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协同联动共享。灾害发生后,全镇相关部门和各村要加强协同,及时共享灾害信息,及时推送风险线索,及时组织核查,及时制定落实帮扶措施。
(二)坚持全面覆盖、重点核查。灾害发生后,镇、村两级要及时启动响应并会商研判,全面收集风险线索,对存在疑似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进行重点核查,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三)坚持快速识别、及时帮扶。建立绿色通道,快速开展识别认定,确保受灾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四)坚持分类施策、先行救助。各村对因灾纳入监测帮扶的受灾农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细化落实各类保障政策,有针对性帮扶。特殊情况下可先行救助帮扶,后履行有关程序,并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确保把灾害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两级联动,形成合力
灾害发生后,镇、村两级立即启动响应并会商研判。
(一)信息报送。镇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受灾总体情况推送。各村和其他部门在灾害发生后的1天内将受灾情况及可能导致农户返贫致贫的风险线索向镇乡村振兴部门报送。
(二)及时研判。镇乡村振兴部门要第一时间统筹工作力量,结合各村和相关部门报送的受灾范围及风险线索,立即组织分析研判。
(三)信息反馈。镇乡村振兴部门汇总部门推送的风险线索后,立即向相关村反馈。
(四)快速认定。对受灾农户要建立“绿色通道”,按程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分析研判、评议公示、复查审核、部门比对、公示录入等监测对象认定工作。
四、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各村对因灾纳入监测帮扶的受灾农户,分析家庭基本情况和收入结构,弄清帮扶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细化落实各类保障政策,有针对性帮扶。各村要加快开展损毁房屋、道路、水利等项目的维修重建工作,保障农户的住房和饮水安全。帮助农户开展生产自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稳岗就业,积极开展农业保险理赔。
(一)落实兜底帮扶。各村要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强化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等兜底保障工作,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条件的受灾农户,按政策规定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切实保障好受灾农户基本生活。
(二)开展就业帮扶。各村对外出务工监测户劳动力“回流”防灾的,引导及时返岗复工;对原在家务农无法恢复生产或有就业意愿的,引导外出务工,或通过园区企业、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就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受灾农户再就业能力。
(三)保障住房安全。各村对受灾房屋和疑似影响居住安全的房屋,由镇、村组织初步筛查并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的,纳入危改项目。不能纳入的,要多方筹措资金,尽快落实改造。对房屋墙壁倒塌户,要及时转移确保居住安全。
(四)保障教育和医疗。各村要保障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防止出现义务教育阶段因灾失学辍学现象;协调落实新纳入的监测对象医疗救助、大病救助等政策措施。
(五)保障饮水安全。各村对受灾农户饮水水源受到污染的,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时组织清理和消毒,确保饮水安全;对集中供水设施损毁的,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尽快恢复正常供水。
(六)实施产业帮扶。各村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班,深入乡村一线、田间地头加强农作物、养殖业、林下经济的灾后恢复和后期管理的现场指导,尽可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帮助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鼓励受灾农户发展“短平快”产业,积极生产自救,减少损失。对严重受灾农户,要认真进行梳理,一户一策帮扶,要及时收集受灾农户滞销农产品信息,千方百计帮助销售农产品。
(七)动员社会帮扶。各村对因灾导致家庭收入骤减、支出骤增、自身难以承受的家庭,要广开渠道,加强与社会爱心人士、帮扶部门和社会团体的沟通对接,鼓励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帮助受灾家庭渡过难关。探索建立社会防止返贫救助基金,依托社会各界力量在防止返贫资金募集、工作落实中发挥更大作用。
(八)深化精神帮扶。各村要加大对监测人口、老弱病残孤等特殊困难群体和受灾农户的关心关爱力度,积极组织帮扶责任人、各村干部广泛开展“交心、暖心、宽心”活动,“一人一策”落实灾后帮扶措施,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强化宣传引导,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激发受灾农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坚持自治、法治、治相结合,教育引导其弘扬传统美、树立文明新风,逐步消除精神贫困。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各村要把防止返贫致贫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突出位置,特别是把防止因灾返贫致贫作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首要任务来抓。各村支部书记要牵头抓总,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要做好统筹协调。各村要具体抓好存在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对象的摸排和动态监测,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二)完善机制,统一调度。各村要建立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秀水镇统一调度下开展工作。建立健全灾害预警信息、监测分析信息、救助帮扶信息共享与比对分析机制。建立健全预警分级,建立动态监测预警图,确保精准发现、动态帮扶。要加强信息共享交换与比对分析,及时通报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的预警信息,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不漏一户一人。
(三)严格考核,严肃问责。镇党委、镇政府将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纳入各村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因救助帮扶不力、工作不实、弄虚作假等导致返贫和新增致贫的,镇纪委要对相关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问题突出、影响恶劣的问责处理。